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闻动态

南方+:广东再添一名国医大师 能让肿瘤患者“带瘤生存”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3日 09:05 来源:南方+ 撰稿人:曹斯 陈枫 方宁 张秋霞 点击次数: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培育的中医肿瘤学家,系统地提出让肿瘤患者“带瘤生存”。面对“来者不善”的病人,性格爽朗的他让人如沐春风,救死扶伤是他的最大医德。

他是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从“走廊实验室”走出的国际化中医研究者、教育家。他将毕生所学无私传授,讲学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地区,全球“圈粉”无数。

他是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肿瘤研究所长、首席教授周岱翰。让中医肿瘤学发扬光大,是他永远的执着。年过七旬的他,被称为与癌魔争夺生命的国医大师。

日前,第三届国医大师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全国30位中医名家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继邓铁涛教授和禤国维教授后,周岱翰教授成为我省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医大家。近日,周岱翰还获得了“南粤楷模”称号。

周岱翰

病人“来者不善” 他轻易化解

广州的盛夏骄阳似火。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下午周岱翰提前来到诊室,穿上白大褂,做好准备。

和往常一样,这又是个忙碌的下午。患者早就在候诊区等待。用周岱翰的话说,他们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全是肿瘤患者,其中不少是终末期,还有情况非常复杂的老病号,病情重,心情不好。

但奇怪的是,许多皱着眉进诊室的病人,见完周医生都笑眯眯地出来了。这是为什么?这一天,南方日报记者来到了这20平方米的诊室,探究其中的魔力。

“明天死也没事儿”。一个50多岁的肺癌男病人这么说。

“讲假话!谁都怕死!”周岱翰看了看他,笑眯眯地回答。

“好死就行,拖着可难受了。”

“又是假话。放心好了,你现在安全得很。不是做厨师的吗?别吃羊肉、狗肉、虾、蟹,别的都可以。”

嘱咐了病人,他又对患者家属说:“多陪他说说话,别老限制他吃这吃那。人连自由都没有了,能高兴吗?”患者家属连连答应。

周岱翰坐诊中

问问体重、睡眠、消化情况,把脉、看舌苔……在轻快的望闻问切中,药方开好了,医嘱写好了,患者的心灵也安抚好了。

这是周岱翰问诊的“招数”。不仅如此,他还有“医心术”。

看到13岁的骨肉瘤患者,他嘱咐孩子喝牛奶、吃鸡蛋、少玩儿手机,这样才能快快长高;面对过度担心又总采取过度治疗的“老病号”,他鼓励他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看在西安读书的孙子;面对吃一堆乱七八糟补品的“瞎折腾”病人,他当机立断让他们别再花冤枉钱……

周医生虽然细心、耐心,但有人觉得他“不太好说话”。有病人等久了忍不住跑到诊室里面待着,弄得诊室闹哄哄的,周岱翰会把他们“请出去”,因为诊室是讲秩序的地方;他也受不了病人不遵医嘱,总觉得那就“白操心了”;当然,病人若不信任他,他也会不高兴,“那来找我看什么呢?”

如此一来,周岱翰难免被说“太有个性”“太霸气”。他微微一笑:“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意思是苦口婆心,只要有益于患者治疗,其它亦无所谓了。大黄是苦寒泻下的药,应用得当能救人性命,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即使救人性命,大家也不认为是大黄的功劳;人参是贵重的滋补之品,应用不当能取人性命,但一般人只知其利不知其弊,即使应用不当杀人了,大家也不认为是人参的过错。在周岱翰看来,肿瘤是一大类病,是全身各系统200多种病的总称,非常复杂。他要对病人负责,违心的事情不能做。

他总希望做到“三个满意”——第一,让自己满意。对病人要诚心诚意,诊疗病人要认真负责,对方生命相托,自己也要尽心尽力;第二,让病人满意,病人患病,痛苦彷徨,要让病人尽快减轻痛苦,重拾对未来的希望;第三,让社会满意。遵守医德医风,为病人着想,让医院和社会满意。

从医超过半个世纪,周岱翰用行动践行了“三满意”。因此很多人觉得,救死扶伤是周岱翰的最大医德。

而且,因为很早就到全球各地交流,送去中医治疗肿瘤的理念,周岱翰还在国际上圈了许多“粉丝”。

41岁的台湾商人林先生就是慕名而来的。当时,他被诊断为舌癌,因抗拒手术及放疗,辗转找到周岱翰求助。周岱翰诊断其为“舌疳”,经过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林先生舌头侧边的溃疡愈合了,肿物和肿大的淋巴结也消失了。后来一直定期随访,也未见复发。为了表示感谢,林先生捐赠了1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当时全国第一个中医肿瘤研究基金会——广东华佗肿瘤研究基金会,用于资助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

率先提出“带瘤生存” 为癌症晚期患者续命

在周岱翰办公室的书柜有三张合影。每张都是同一批人,每个人都神采奕奕。照片上写着“跨越十一年”“跨越十三年”“感恩”的字样。

他们都是在周医生的悉心治疗下、患癌后存活了十多年至20年的病人,有肺癌患者,有肝癌患者,有乳腺癌患者……这些年,他们成了老朋友。一年一聚时也总叫上周岱翰。多年来,周岱翰让这些曾被判了死刑的病人与肿瘤“和睦共处”,这种状态被他定义为“带瘤生存”。

受启于明清医家提出的“带病延年”“带疾终天”的论述,周岱翰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解释说,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当邪正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此时治疗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这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势之所在。

过去,周岱翰的这一系列理念让许多同行看来“不可思议”,甚至荒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业界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是持续一个月以上,肿瘤完全消失就叫完全缓解,如果肿瘤缩小一半,无新的病灶出现,就叫部分缓解。

而且,当时许多本院医生都不确定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其中的个别科室甚至觉得肿瘤病“晦气”,担心被传染,不愿和周岱翰率先开设的中医肿瘤科“做邻居”。

在那个时候,周岱翰就有他的坚持。“我不赞成只看有效率,不看生存时间和病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对老年的肺癌病人和原发性肝癌并不适合,因为他们大多身体虚弱,病情隐匿,一旦发现,几乎都为中晚期病例,并发症多,伴随着内脏功能的损害。此时应该选用最佳的扶正补虚治疗,治疗的目的不只是消灭肿瘤,而是着眼于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如今,随着人们对肿瘤基因组学的解读和肿瘤病理变化的深刻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将肿瘤论述为可控性疾病。国际上对癌症的认识已从“绝症”到“可根治”到“可控性疾病”“慢性病”转变,这与周岱翰提出的“带瘤生存”理念不谋而合。

来自阳江的关女士就这么“带瘤生存”撑过了20多年。1996年,她被查出宫颈癌晚期,放化疗后甚至出现膀胱直肠糜烂、右下肢血栓等症状,后来还发展至右下肢坏死而不得不截肢,几次被下了病危通知书。丈夫李先生背着关女士找周岱翰求诊。由于他是当地普通民警,公务繁忙,周岱翰特地给他们开了“绿色通道”加号治疗。在他的帮助下,关女士坚持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期间,李先生对妻子不离不弃,携手抗癌,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并评为精神文明模范。

周岱翰认为,提高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有助于提高中晚期癌症的临床疗效,从观念上摒弃肿瘤的“过度治疗”。他还特别强调,应将中医治疗肿瘤的理念贯穿始终,“而不是西医走了90步,剩下的10步才想到请中医来参与。那个时候,病人奄奄一息,疗效肯定不好。”

如今,“带瘤生存”的中国特色的中医治疗模式,已广为人知。这其中,周岱翰起着宣讲和推动的作用。

“走廊实验室”做研究 创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如今,周岱翰每周的时间仍排得满满当当——出诊、查房、带教、科研……他希望将岭南中医肿瘤治疗事业发扬光大,鼓励更多人学习、坚守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和50多年前入行时相比,他对这一职业的热情丝毫不减。

受家庭熏陶,出生于潮州医学世家的周岱翰立志从医,1960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因家庭经济拮据,学校吃饭又免费,他每年寒暑假多数不回家,总是约好同学带上馒头和象棋,爬上学校附近的白云山背诵中药、方歌等中医经典。“现在想来,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绝好的学习机遇,因为当年刻苦打下的中医基础让我受用至今”。周岱翰说。

后来与中医肿瘤事业结缘,与周岱翰的两段经历不无关系。

第一段是他在1968年初分配到广东省泗安医院工作。作为该院首个中医师,他购置百草柜、开设中医科,悬壶济世。其间,他接触了不少农村肿瘤患者,比如岭南地区常见的鼻咽癌和肝癌患者。“许多鼻咽癌颈部转移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皮肤溃烂,痛苦不堪,用草药治疗以后却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基层患者缺医少药、治癌乏术,激发了年轻的周岱翰的求知欲,促使他努力钻研包括肿瘤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诊治方法,也在心底埋下了一颗运用中医攻克癌症的种子。

第二段经历,是在他经过10年基层临床实践调回广州中医学院(现为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后,又与华南肿瘤医院(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下了一段长达八年的缘分。彼时,他在方剂教研室跟师,也在走廊搞了个实验室,专注科研。“当时条件艰苦,我们就这么说干就干。”1978年,周岱翰开始筹建肿瘤研究室,并在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成为我国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研究、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肿瘤学专科教育的学者之一。

“我到华南肿瘤医院签订科研协作,每周两天到病房开中药。当时,他们医院没有中医。我也在他们的病房里了解和学习各种西医治疗手段,为后来我开设肿瘤病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周岱翰说。

如今,周岱翰一手创建的肿瘤科已是国家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是华南地区的中医肿瘤龙头科室。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岭南中医肿瘤事业的开拓者,岭南肿瘤学术流派的创立者。

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根植于岭南医学的土壤,是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周岱翰受广东省名老中医周子容、关济民老师教导和影响,经过40年的发展,涉及中医肿瘤基础理论、四诊、病因病机、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药制剂、中西医结合抗癌机理、姑息治疗、精准治疗、疗效评价等研究,逐步形成具有中医药学特色与优势、岭南医学人文特点、以“带瘤生存”为治疗新理念的,具有代表性人物、观点著作的中医肿瘤学术流,是当代中医学术流派在岭南地区的创新成果。

醉心中医教育 他是较真的周老师

中医肿瘤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期并没有肿瘤专科教育。是周岱翰率先开设肿瘤选修课和本科教育,将中医肿瘤学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培养中医肿瘤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于2008年拿出诊金在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设立“周岱翰优秀博士论文奖”,共计40余万元。2014年始,他再次在诊金中拿出20余万元设立奖学金创立“中医肿瘤卓越班”,资助对中医浓厚兴趣的品学兼优的有志学子。

周岱翰坐诊中

因此,周岱翰被誉为中医肿瘤专科教育的先行者。他不断探索和践行中医肿瘤专科教育的路子,注重理论教育、专科培训、中医师承多种方法结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如今,周教授已培养了国内博士32名,境外博士9名。很多弟子在专业领域取得了成绩。如弟子林丽珠教授任2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另外还有5人任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省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

周岱翰所教的留学生已有不少学成回国,成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干力量。如澳洲的梁利明博士,已为西悉尼大学中医系教授;越南刘长青兴博士现任国家传统医学研究院肿瘤科主任……他们已成为海外中医肿瘤学新的传播者。

不过说起周老师,学生们在敬佩之余还觉得他特别“不好忽悠”。

有一次,周岱翰问两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有没有看过《神农本草经》的本经。学生们点头应允。

“那第一讲是什么?”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面面相觑,坦白说只看过后来教材上的注解版。

“卷首第一讲是讲药物的性味功效、相生相克、相互作用、收采炮制等。300多种药物,有200多种是常用的,其中100多种和治疗肿瘤有关。比如,莪术用于治疗肝癌,青黛用于治疗白血病,山慈菇可以治疗乳腺癌,斑蝥可以治疗胃癌。然而,随着后人的注解越来越多,很多药物的作用已和本经不同。比如,后来白芍用于疏肝柔肝,但本经上说它的作用主要是利水。怎能不看本经呢?”听了老师的一番教导,学生们乖乖地回去补课了。

做研究时,周岱翰更是一丝不苟,尤其对学生提出的论文课题,他总是亲力亲为、逐字逐句批阅,文章被要求“回炉再造”4-5遍是常事。“讲述得不明白、不透彻的地方就不要讲,学术文章切忌‘弄虚’,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攀登。”周岱翰总是这样告诫学生。

年过七旬的周岱翰还特别“与时俱进”。衷中参西的他对弟子的指导宗旨一贯是“中医抓经典,西医抓前沿”。年轻医生也总被周岱翰的“学术脱口秀”折服。对此,他没少做功课。他喜欢将报刊杂志中的学术研究新进展剪下来学习细品。人们好奇,一个大教授为何用小学生的方式来学习求知。周岱翰笑着说:“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剪报学习看似笨办法,却非常实用。”因此,他每年都会订阅相关中医和肿瘤学杂志、大学学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医学论坛报》,精勤不倦地追求中西医医学前沿知识,是他有别于传统中医之处。

大师谈肿瘤——

癌症分为三类。一类是恶性度很高,发展很快的,像飞鸟,是鸟癌,如肺癌、肝癌等,中医治疗着重扶正补虚,争取带瘤生存;一类发展相对缓慢,阶段性、跳跃性地进展,像兔子,是兔癌,比如胃癌、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治疗上宜攻补兼施,通过祛邪而获得带瘤生存;还有一类进展很缓慢,像乌龟,被称为懒癌、龟癌,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部分乳腺癌。很多龟型癌症还可能会自然消失。这些肿瘤是当前过度治疗的重灾区,是中医药治疗的用武之地,辨证论治,就是抗癌治疗,常有较好的疗效。

【记者】曹斯 陈枫

【摄影】张梓望

【通讯员】方宁 张秋霞

【校对】居伟强

链接网址:http://gd.qq.com/a/20170702/001960.htm

地   址: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

大学城:020-39358233
三元里:020-3658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