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闻动态

广东卫生在线:张忠德:抗疫大将军的武汉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30日 10:04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公众号 撰稿人:李楠楠 点击次数:

3月20日,1087名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员乘车返粤,国家援助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广东中医医疗队“双料队长”张忠德前往高铁站送行。一段广为流传的手机视频记录感人一刻:56岁的“德叔”与队员们拥抱、握手,临别时突然转过身,摘下眼镜,掩面拭泪,许久无法平静。


除夕夜,他作为中医急先锋,孤身一人从广州奔赴武汉,随后带领医疗队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武汉市汉口医院多线作战。在两个月的一线抗疫中,张忠德和他的中医医疗队屡立奇功,顺利完成任务。就在医疗队陆续撤离后,最早驰援武汉的他却选择留守,在雷神山医院继续抗疫。


在那段视频的下面,有网友留下深情的评价:在这场战疫中,德叔既是前锋,又是后防,让人敬重。


▲孤身北上的德叔




孤身抵汉


“德叔”称呼的由来,连张忠德自己也想不太起来了。广东省中医院院本部位于广州老城区大德路,街坊邻里来看病,熟络的病人会以“德叔”称呼,既表尊重又不显生分,医院老老少少也喜欢称这位没什么架子的大专家“德叔”。后来连他自己也索性在报纸和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开了栏目“德叔医古”,普及健康知识,还经常主动给挂不到号的市民送加号福利。“德叔”也逐渐走出医院,成了广州人甚至整个中医界的网红称呼。


中医讲求“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对待患者亲切如邻家大叔的张忠德,在大事面前却动如疾风。


1月24日,除夕。张忠德从医院赶回家扒了一碗午饭,拿了几件衣服交代两句话,便孤身赶往广州南站。仅仅4天前,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还特别强调: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此时的武汉刚刚封城一天,处于危险旋涡的中心。G1128次列车2号车厢里,只有张忠德一人。列车疾驰在细雨中,他想到17年前的非典,想到和他并肩的战友叶欣护士长那句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相比当年,心里更有些底,没有想太多,一路都在仔细研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其实,在出发武汉前的1月19日,张忠德就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通知赴北京开会,根据武汉传来的临床数据和资料与在京院士、国医大师、知名中医药专家一起研讨,制定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德叔记得,面对这个未知的疾病,中医诊疗框架仅用一个上午搭成,但随后的论证却用了一天多,“21日的讨论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大家都很慎重,到22日才形成最终方案。”


高铁上的德叔虽然气定神闲,但到了武汉后他还是吓了一跳。这是他第一次到武汉,此前经常在古诗词中领略到楚地的文化和历史,曾经充满许多美好想象,眼前却是一片冷清,除了接车的两个同行,九省通衢、高铁网络高度发达的武汉站竟空无一人。


▲广东省美术馆协会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罗一平根据张忠德创作的作品《出征》


外面下着小雨,街上空荡荡,德叔知道这一仗不好打。


作为先锋,张忠德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的身份来到武汉的,抵达第二天正是大年初一,他起了个大早。


“德叔”的第一站选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传染病专科医院,这里收治的全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他要对这里的病例进行细致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史、发病演变过程、用药治疗方案、治疗后胸片及体征的改变,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点,5个小时的查房滴水不漏。


第一次接触就诊查了26个病人,德叔有了初步印象:这些病人传染性都很强,而且肺部症状很严重,病情演变极快,还伴有胃肠道症状,多数病人表现疲倦、乏力、厌食。


病例采集,就是要在迷雾中抽丝剥茧,慢慢寻找这种未知疾病的客观规律。


年初二他选择来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些确诊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又是3个小时如同侦探般的细查。当天下午和工作组的其他专家会同讨论,“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当晚就出了中医药第二版诊疗方案。”


接触过大量病例后,张忠德给尚无多少经验的广东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在武汉查房过程中发现,有些患者并没有出现任何发烧和呼吸道症状,医务人员在接诊时一定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排查好该类病人。






带兵打仗


德叔搭乘列车孤身北上的照片,成了除夕夜里广东省中医院医护朋友圈传播最热的图。紧跟着,一封封请战书如雪片般传到医院领导手上,“我们想到武汉前线,和德叔奋战在一起。”


1月27日早上8时,由60人组成的广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从广州南站集结出发,这支队伍同时也是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其中便包括广东省中医院26名医护人员。


德叔的身份一下子增多了两个,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中医医疗队队长,这是一个苦差事,当好“大家长”并不容易。


带队作战的德叔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是让每一位队员平安,“我是队长,我带着他们健健康康来,就希望带着他们平平安安回去。”疫情面前,生命随时受到威胁。17年前,他的战友叶欣正是在面对防不胜防的SARS病毒时,不幸感染牺牲。


医疗队到了武汉后,德叔首先严卡的就是院感防控培训关。他给队员们设定一个“归零”铁令,不管之前在广州做过什么培训,不管职称职务多高,到了武汉在院感防控面前一切都归零,都要重新开始培训,确保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每一个动作规范到位。“考核后还要感染管理科主任签字,不合格就不能进隔离病房”“怎样严格的培训都不过分”。


疫情紧急,不容迟缓,29日中午,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率先接管刚改造好就收满急危重症患者的呼一病区,而在28日,作为广东中医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的张忠德提前召开了支部会,“我提议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批就让党员先进去。”


当晚,德叔一夜未眠。医疗队接管了医院三个病区中的两个,一共70张病床,住的都是重症病人,万一培训出现了漏洞怎么办?“如果这是一场战役,德叔的角色就是将军,爱兵如子的将军!”医疗队员谢东平这样评价他。


幸好,这支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的。以德叔所在的广东省中医院为例,在本次选派的88名援鄂医疗队员中,有不少是经历过SARS一役,这样的人员组成,就是要把抗击SARS的经验都用上。


临床救治上有诊疗方案作为依据,但德叔还是跟队员反复强调“细字诀”。


▲与医疗队员讨论病例


3月5日一早,德叔来到医疗队在武汉的重要战场——雷神山医院查房,这里的感染三科六病区自2月20日起由广东中医医疗队接管,在随后10天时间里,这个病区共出院22人,其中11人采用纯中医治疗。


熟悉德叔的人都知道,无论查房、问诊,他都会提得很细。面对一位80多岁的老年患者,德叔轻声问“你有什么不舒服,可以给我说一下”“我脚痛”。德叔一串问题接连而来:左脚还是右脚?酸痛还是胀痛?现在气喘不?吃饭好不好?晚上睡得好不好?心跳怎么样?咳嗽吗?出汗多不多?手脚冷不冷?


“面对全新的疾病,我们掌握不了规律,诊疗方案只是提供了一个大方向,但能不能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后遗症,就在于一些细节处理上。”德叔经常这样告诫年轻医生。


张忠德在武汉也收获了一批粉丝,和在广州一样,他的湖北病人喜欢亲切称他为“德叔”。57岁的任女士是一名退休老师,1月23日发病后,被救护车送到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用她的话说是“嗅到了死亡的味道”。德叔接诊后,除了给她施行个性化的治疗手段,同时用言语鼓励她,“我在非典时也被感染过,比你重多了,你看我现在身体不是很好吗?要有信心!”这一句话是任女士坚持下来的信心源泉,言语的治疗,有时比药物的治疗更为直接。


20多天后,任女士出院时动情地说:“德叔一句话,赛过百味药。”


▲为患者把脉




中医自信


德叔的自信,源于对中医的自信。


1988年,张忠德从广州中医学院(现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中医系毕业后,就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在这所“南粤杏林第一家”的滋育下,一大批名老中医以及他们背后深厚的中医理论让他受益终生。


特别在师从广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甄梦初、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等后,张忠德医术日渐精进。他还记得,无论遇到什么疑难杂症,老师甄梦初开药一般都是7~9味,绝不多开。当时国内的医疗资源还相对落后,很多国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慕名寻来,甄梦初总是药到病除。


这让张忠德对中医有了强烈的自信,折服于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上的功力,同时更坚定自己在中医事业上的不懈探索。时至今日,张忠德依然保持每周阅读和整理经典医案的习惯。


在多数人眼里,中医是慢郎中,应对新冠肺炎这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是否会跟不上救治节奏?


张忠德介绍,历史上发生多次瘟疫,中医应对的效果是有史可考的。他以这次常使用的“四大南药之首”槟榔为例,据《湘潭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湘潭发生瘟疫,最后正是通过槟榔解毒、避秽,解除城中瘟疫之害。


“大家要摆正心态、发挥优势,让救治效果最优化。我们的经验是中医西医‘两手都要硬’。”张忠德认为,既要有扎实的中医功底,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也要有过硬的现代医学抢救能力。


▲为患者读片


与此同时,中医更强调辨证施治、因人制宜。


湖北、武汉是抗疫主战场,张忠德带领团队依据这里的地理、气候、患者体质特点制定方案,“在武汉、湖北地区,我们摸索出的规律是,虚证贯穿了重症患者的全程,主要表现是气虚、阳虚。所以我们在救治重症患者时非常强调扶正,进行补气、温阳,这对于缓解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效果更好。”


随着接诊经验越来越丰富,张忠德形成清晰的思路,一些经典古方大有可为,如明代名医吴又可治疗瘟疫的名方“达原饮”和汉代医圣张仲景的经方“麻杏石甘汤”用起来效果甚佳,同时辅助八段锦、耳穴贴敷等传统疗法和外治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中西医救治的组合拳,是中国战疫的特色和优势。


张忠德把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称为抗疫的“上甘岭”。对于这类病人要不断进行治疗调整和病例讨论,对症状改善不好、转归把握不定的患者,还要及时请教各方专家,“我也会打电话请教钟南山院士,他给了很好的建议,帮助我们大幅提高了临床效果。”


2月14日,在广东中医医疗队入驻隔离病区刚满半个月后,张忠德出席新闻发布会,亮出了中医药战疫成绩单:截至2月13日12时,广东中医医疗队共收治116名病人,其中108例是重症、危重症,105例服用中药后病情明显改善,其中19例出院,22例符合出院标准转入缓冲病房。




留守后防


“苁蓉当归”是德叔带领的广东中医医疗队的网名,寄望从容胜利、平安而归。从1月29日医疗队陆续接管患者以来,这支医疗队兵分三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汉口医院、雷神山医院和几个方舱医院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


▲医疗队大合照


2月中旬以后则重点对重症、危重症患者进行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救治,并逐步固定治疗原则、方案等。目前方舱医院都已休舱,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区也已全部关闭。医疗队目前只负责雷神山医院、汉口医院的部分患者。


3月24日晚,当笔者采访张忠德时,他刚结束当天的第三个会议,一个是湖北疫情的阶段性总结,一个是危重病人的讨论会,还有一个是科研进展研讨。


“没有之前节奏那么紧张,现在一方面是进行回顾总结,另一方面要组织队员有序回家。”当谈起3月20日泪洒高铁站的视频时,德叔挥挥手笑着说:“丑照,丑死了。”他坦言,那一刻自己如释重负,大队伍平安返回,剩下的都是清扫工作。


2月初,还有一张德叔的“丑照”在网上热传,这张对比图左边是出征前精神抖擞的德叔,右边是从隔离病房出来满脸压痕和憔悴的德叔,两者反差极大。


“拍那照片时德叔瘦了八九斤,其实艰难的时候他每天掉1斤,最多时瘦了十几斤。”队员王军飞平时负责摄影工作,他镜头下的德叔,都是一脸清瘦。


▲全副武装的德叔


这种高强度工作,德叔并非第一次遇到。17年前抗非典,17年后战新冠,不同的是,当年他还未过不惑之年,头上都是青丝,如今已56岁了,白发掩盖不住年龄。但相比当年为救一名病人高危插管,最后染上非典差点丢了性命,如今的德叔,多了经验和从容,也更多了一份责任。


有人问:“你忘了当年感染的经历了吗,你还来?”德叔回答:“一个士兵不能因为一次作战受了伤,之后就再也不上战场。我是一个医生,来武汉支援当地医疗工作,和我以前得过病没有关系。现在患者需要我,我就来。作为一名非典危重症患者,在积极治疗下,我全面康复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我可以把亲身经历告诉新冠肺炎患者;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重症科医生,我来到这里,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虽然我的年纪比较大了,但我还是可以来!当然,也没有那么‘高大上’,哪有这么多英雄,我就是一个医生!”


队员们陆续返回,德叔吊着的心逐渐放了下来,他开始有时间回顾整个战役,就像复盘一个棘手案例一样,他对这次新冠也会有得失总结。


这次最让他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年轻一代的医务人员接上班了,不少“90后”“00后”不仅仅是会喊口号、写战书,在临床上冲在一线,专业有智慧,担当又懂自我保护,这一点让他感到骄傲,觉得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



▲进入隔离病房前相互打气


同时,他觉得这次疫情还是暴露出中医相对缺乏自己的阵地,“我们既没有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基地,各地中医药部门、大型中医药临床和科研机构也没有按照传染病要求建立起自己的阵地,更不用说中医药的P3实验室。所以,接下来我非常期待能够建立起可以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救治基地、实验室、人才应急队伍等,并形成相应机制。”张忠德最后表示。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    
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    
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    
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       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       ,每天将推出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    

   




记者 | 李楠楠
编辑| 苏海宁   责编|周颖怡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JVDkf5qitur7g60a1HbhA

 



地   址: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

大学城:020-39358233
三元里:020-3658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