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中西医融合筑就完美“中医梦”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8日 00:00 来源: 撰稿人: 点击次数:

——《南方日报》记者专访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

在医院管理界,吕玉波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他执掌"南粤杏林第一家"——广东省中医院20年,带领这家一度连发工资都困难的老牌中医院,转变为全年门诊量全国医院第一、拥有5家分院、每日开出10多吨中药的医疗航母。特别是在全国中医院普遍惨淡经营、西化严重的今天,广东省中医院以独特的中医药疗效和管理文化,成为全国行业典范,前任卫生部长陈竺还专门在《人民日报》撰文表扬他们"打破中西医壁垒"。
尽管去年已卸任院长职务,吕玉波仍在为中医事业、省中医院的发展操劳。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他个子不高,一口浓郁的广味普通话,以永不停歇的事业热情、低调的作风赢得同行尊敬。他说,他一直有一个"中医梦",要把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发挥到淋漓尽致,进而与现代医学融合,创造一门全新的完美医学,造福人类。
●南方日报记者 陈枫 通讯员 胡延滨


我非常赞成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一句话,"没有中医药的振兴,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不完整的"。"中医梦"应该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挺直腰杆,自尊、自信、自强,有一股气在,充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更加坚定地往前走。
——吕玉波


"没有中医药的振兴,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不完整的"
南方日报:您觉得"中国梦"与"中医梦"之间有什么关系?
吕玉波:我非常赞成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一句话,"没有中医药的振兴,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不完整的"。"中医梦"应该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2010年6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他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我们正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中医药科研,今年将开设中澳中医药合作中心,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首个境外合作中心。
从100多年的中医发展史看,中医确实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共浮沉。国运兴,中医兴;国运衰,中医衰。之前由于"西强中弱",在民族救亡、"打倒孔家店"的浪潮中,中医遭遇了很多质疑和磨难,现在随着国家民族的兴盛,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更有文化自信,所以近年来中医热潮逐渐兴起,与此有很大关系。
中西医融合犹如武侠小说中的"双剑合璧"
南方日报:您的"中医梦"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吕玉波:有人说,中医在历史上是起过作用,但有了现代医学,中医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该进博物馆了。而且,很多医院认为中医不赚钱,要生存发展,只能走西医的手术、检查等道路。
对于这些观念,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首先,中医院一定要姓"中",病人就冲着你的中医药特色来的,不然就去西医院了。中医特色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立院之本,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中医、西医都为治病救人,只是视角不同,各有长短。中医药的发展,不能自我封闭,要吸收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如果能够把中西医优势汇聚融合,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岂不更好?
省中医院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中西医融合,构建完美医学"。香港东华三院的一位负责人做过一个比喻,你们爱看武侠小说,你说是一把剑厉害,还是两把剑更厉害?我们中西医融合就是给病人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南方日报:这个梦确实很宏伟,也很艰难。"中西医结合"从毛泽东主席倡导时算起已经喊了50多年,在理论和科研方面却成效甚微。很多中医界人士批评,这个"结合"把中医的主体性结合丢了,丢了自我。
吕玉波:前任卫生部长陈竺曾提出,中西医不是结合,而是融合,大家是平等的关系。作为中医院,我们提出,"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核心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探索构建人类完美的医学"。
陈竺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用分子细胞学等现代知识,证明了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疗效,还研究了"君臣佐使"的中药配伍理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我们觉得,中医在临床上确有疗效,只是我们目前的研究水平还未能完全搞懂,但现在就得动起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认可中医的一些理念,比如整体观、系统论、个性化治疗。对于两者的融合前景,我很有信心。
我们着力在科研和临床两方面创新突破。在科研方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落户大学城分院,聘请了陈可冀等13名院士担任学术顾问,吸引美国威尔康辛大学、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来研究中医药的奥秘。
在临床医疗领域,我们想出了一个"笨办法":开展"临床路径"研究,就是一个病种一个病种地去研究,围绕疾病的治疗,充分占有历代文献的宝贵资料以及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看看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哪个环节、哪个阶段最能够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并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将中医药精髓融入临床方案中,从而为病人提供"最佳诊疗方案"。目前已经确定了200多项临床路径,还在不断研究。我们的思路不是怎么用西医去补中医,而是千方百计地把中医的好东西挖掘出来。
曾挖掘民间单方为霍英东治疗造血功能
南方日报:这个"中医梦"从哪里启航?有人认为,中医的五行理论很玄乎,就像胡适当年说的,"中医能看好病,但说不清楚道理"。另外,很多中医毕业生对中医的疗效都不自信,认为中医主要是搞慢性病和保健。
吕玉波:要实现"中医梦",关键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现代中医人才。对于中医的疗效,我们有切身体会。2000年邓铁涛教授以"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名言,邀请任继学、朱良春、颜德馨等首批15位全国名老中医来省中医院带徒。一开始报名的弟子不多,我们下了行政命令,要求科主任带头跟师。后来,上海的颜德馨来医院查房,内科有一个棘手病例,头疼了24年,走遍全国各地求医都没效,颜老开了三天药,他的头疼就缓解了。这下子把弟子们都震住了,大家认识到,不是中医不行,而是我们还没学到家,跟师的积极性就高了。
我们首批请的15位老中医,有11位后来被评为首批"国医大师",全国总共才30位。我们当初要给他们报酬,但都被退回来了。当时中医陷入一个低潮期,各地对名老中医不重视,他们苦于无人来学艺,所以邓老一号召,他们都不顾年高来广东带徒。90多岁的江苏名老中医干祖望退隐20年后再度出山,留下"但使中医有传人,岭南裹尸亦不悔"的感人誓言。这在全国中医界带了一个头,很多地方看到自己的老中医被请走了,也纷纷办起"师带徒",打破行业的沉闷空气。
中医是个宝库,我们提出"五个挖掘",除了努力挖掘和继承全国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独到技术,还有四个重要的宝贝——古代经典、文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本院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安全、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我们开展"杏林寻宝"活动,把全国各地的民间特色疗法集中在我们的"传统疗法中心",进行研究推广。不能小看这些民间的单方和技艺。举一个例子,我们医院曾参与霍英东先生晚年的保健治疗,当时他造血功能不好,20多天就得输一次血,我们借鉴民间单方,调整了治疗方案,疗效明显,减少了他输血的频率,并最终达到了不用输血的目的。北京协和医院的主管专家还专门找我们要药方。霍英东先生去世前给我们医院捐献了500万元基金,专门资助中医药人才培养。
组建中医经典科改变"慢郎中"认识误区
南方日报:要实现"中医梦",还有很长的路。对于未来,您有怎样的规划?
吕玉波: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挺直腰杆,自尊、自信、自强,有一股气在,充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更加坚定地往前走。
要真正成为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的沃土,就必须努力倡导百家争鸣,我们在院内培育了岭南医派、扶阳派、补土派等多个中医流派,鼓励开展学术交流、争鸣和创新。这几年,我们承办珠江论坛,把它打造成中医界的"香山论坛"。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中医的知识挖掘和管理,准备建立中医药知识库、知识地图、虚拟社区。
要努力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既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也要发挥中医药在急、危、重疾病救治领域的优势。我们专门组建了中医经典科,探索中医药在救治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脏衰竭、多脏衰、脓毒血症等领域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变了过去认为中医药是"慢郎中"的认识误区。
最近,国家又把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中医药临床评价中心、治未病研究基地这三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交给我们,广东省中医研修院也即将启用,将把它建设成为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我们想把这几件事情做好,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和推进医改造福基层作出新的贡献。这是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事情,但起码要从我们开始做起。

《南方日报》2013年4月18日A05版


来源:第二附属医院

撰稿人:吴远团


地   址: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

大学城:020-39358233
三元里:020-36588233